摔跤,看似平常的意外,却可能给身体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,在医院康复师的工作中,摔跤引发的各种问题屡见不鲜,作为康复师,深知摔跤对身体的影响不仅仅是当下的疼痛,更关乎后续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。
摔跤后,身体的损伤程度各异,轻者可能只是皮外伤,出现擦伤、淤青等,这在经过简单的清洁、消毒处理后,配合适当的休息,一般能较快恢复,较为严重的摔跤则可能导致骨折、关节脱位等情况,骨折的部位不同,症状也有所不同,比如上肢骨折可能出现局部肿胀、疼痛、活动受限,无法正常拿取物品;下肢骨折则会影响行走,甚至无法站立,关节脱位时,关节会出现畸形、疼痛剧烈,周围组织也会有明显的压痛。
对于摔跤后的康复,早期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,在受伤后的第一时间,应避免随意搬动伤者,防止造成二次伤害,如果怀疑有骨折或脱位,需立即呼叫专业急救人员,等待期间尽量保持受伤部位固定,到达医院后,医生会通过详细的检查,如 X 光、CT 等,明确损伤情况,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。
骨折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复位、固定和康复训练,复位是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位置,这是骨折愈合的基础,固定则是维持复位后的位置,促进骨折愈合,可采用石膏固定、夹板固定或手术内固定等方式,康复训练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重点,在骨折初期,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,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进行收缩,以防止肌肉萎缩,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,可增加关节的被动活动度训练,由康复师或家属帮助伤者活动关节,避免关节僵硬,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,再逐步过渡到主动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力量训练,帮助伤者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。
关节脱位患者在复位后,同样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固定和康复训练,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情况,防止出现压迫性损伤,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训练以及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,以增强关节的稳定性,减少再次脱位的风险。
摔跤后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需要患者、家属以及康复师的共同努力,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,并在训练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监督,患者自身也要积极配合,保持乐观的心态,坚持康复训练,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身体功能,减少摔跤带来的不良影响,重新回归正常生活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