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康复治疗的领域中,电解质紊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,它如同隐藏在康复道路上的暗礁,随时可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,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。
电解质,这个我们身体内默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“小群体”,包含了钠、钾、氯、钙、镁等多种离子,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各司其职,又相互协作,钠负责调节细胞外液的渗透压,钾参与细胞内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调节,氯则在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,钙对于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功能至关重要,镁参与众多酶的反应,对心脏、肌肉和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不可或缺。
当这些电解质的平衡被打破,出现紊乱时,身体就会发出各种信号,钠含量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、头晕、恶心等症状,严重时会引发抽搐、昏迷;钾离子紊乱可能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、肌肉无力甚至麻痹;钙离子缺乏会引起手足抽搐、感觉异常等;镁离子失衡则可能影响心脏功能,导致心电图异常等表现。
在康复过程中,多种因素都可能诱发电解质紊乱,长期卧床的患者,由于进食减少、出汗、呕吐、腹泻等,容易导致电解质丢失过多,一些疾病本身,如肾脏疾病影响电解质的排泄,内分泌疾病干扰电解质的代谢调节,也会增加电解质紊乱的风险,不合理的补液、使用某些药物等,同样可能成为引发电解质紊乱的导火索。
作为医院的康复师,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,密切关注患者的电解质状况,在患者入院时,详细了解其病史、用药情况等,对存在电解质紊乱高危因素的患者提前进行评估,在康复治疗过程中,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指标,如发现异常,及时与医生沟通,调整治疗方案。
对于已经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患者,我们要协助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,根据不同的电解质异常情况,采取补充缺失电解质、调整饮食结构、纠正诱发因素等措施,在康复训练中,要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,避免因训练强度不当加重电解质紊乱。
电解质紊乱虽然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复杂问题,但只要我们康复师提高认识,加强监测,积极协作,就能更好地应对它,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,让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稳步前行,早日回归正常生活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