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康复师的岗位上,我见过形形色色的患者,也经历过各种各样触动人心的故事,而愧疚,这种复杂的情感,也曾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留下深刻的印记。
那是一位年轻的运动员,他有着无比热爱的运动梦想,却因一场意外导致腿部受伤,来到我们康复中心寻求帮助,刚入院时,他眼中满是不甘与迷茫,对未来的运动生涯充满担忧,我负责他的康复训练计划制定,起初,他配合度很高,积极地按照要求进行每一项训练,我也能感受到他想要尽快恢复的决心。
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,难度逐渐加大,他开始出现了懈怠情绪,有几次训练,他表现得很敷衍,动作不到位,态度也变得消极,我多次与他沟通,试图鼓励他坚持下去,可他总是沉默不语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逃避,我当时只是单纯地觉得他不够努力,没有真正理解他内心的挣扎,便在言语上多了些严厉。
后来,他的康复进度明显放缓,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,直到有一天,他的教练找到我,跟我讲述了他的故事,原来,这次受伤对他的打击太大,他害怕自己再也无法回到赛场,每一次训练的挫折都让他内心的恐惧和愧疚感不断加深,他觉得自己对不起一直支持他的家人、教练,也对不起曾经为了梦想付出的努力,那一刻,我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职,我只是从专业的角度去要求他,却忽略了他内心深处巨大的压力和愧疚。
从那以后,我改变了与他相处的方式,我不再只是强调训练的任务,而是更多地去倾听他的心声,和他一起分析每一次训练的进步与不足,鼓励他把每一次挫折都当作成长的机会,我还联系了他以前的队友,让他们通过视频给他加油打气,分享一些自己受伤后又重新克服困难的经历,慢慢地,他眼中的光芒又重新亮了起来,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康复训练中。
看着他逐渐恢复,重新找回自信,我心中的愧疚感也渐渐消散,这件事让我明白,作为康复师,我们不仅要关注患者身体的康复,更要关注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,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压力,我们要用理解和关爱去陪伴他们走过这段艰难的康复之路,不能因为一时的误解而让他们承受更多不必要的愧疚与痛苦,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他们康复路上的希望之光,帮助他们重新拥抱生活。
发表评论
以愧疚之心驱动前行,用不懈努力为康复之路铺满希望之光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