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出血性结膜炎,又称“红眼病”,是一种常见且传染性极强的眼部疾病,它来势汹汹,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,了解其相关知识,做好防治与康复工作至关重要。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主要由肠道病毒 70 型(EV70)和柯萨奇病毒 A24 型变种(CA24v)引起,病毒通过接触传播,如共用毛巾、脸盆,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等都极易感染,发病后,患者眼部会出现明显症状,如眼红、刺痛、畏光、流泪,还可能伴有大量分泌物,严重时,视力也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在预防方面,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用手揉眼睛,尤其是在公共场所,如泳池、公交车扶手等,接触后一定要及时洗手,个人用品要专人专用,毛巾、脸盆等要定期清洗消毒,在集体生活环境中,如学校、幼儿园等,更要加强卫生管理,定期对教室、宿舍进行清洁消毒,减少病毒传播机会。
一旦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,应及时就医,医生通常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眼药水或眼药膏治疗,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,按时滴眼,确保药物能有效发挥作用,治疗期间,要注意眼部休息,避免用眼过度,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,要避免眼部受到二次感染,不要自行用不干净的物品擦拭眼睛。
对于康复过程,患者也不能掉以轻心,即使症状有所缓解,也应继续用药至症状完全消失,防止病情反复,在康复期间,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,如新鲜水果、蔬菜等,有助于眼部组织的修复,患者的分泌物可能具有传染性,要注意妥善处理,避免污染周围环境。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虽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,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,就能有效控制病情,促进康复,希望大家都能重视眼部健康,远离“红眼病”的困扰,拥有明亮清晰的双眼去感受美好的世界。
发表评论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预防在于个人卫生,勤洗手、避免揉眼;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液,康复期间注意眼部休息与湿润。
添加新评论